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和响应“培养百万人民教师”号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华东地区成立一所学科齐全、高水平的师范大学。1951年7月17日,筹备成立球友会,qy球友会,千亿球友会,主要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文理科为基础,同时,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同济大学动物系和植物系、沪江大学的音乐系,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10月16日,球友会,qy球友会,千亿球友会正式宣告成立。11月30日,中央教育部任命华东教育部部长孟宪承兼任校长,孙陶林、廖世承为副校长。
学校成立后,在系科专业建设上进行了系列的调整。学校最初设有教育、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等11个系。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是年9月,圣约翰大学理学院和教育系,沪江大学、大同大学和震旦大学的教育系和浙江大学地理系并入。同时,将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调出成立华东体育学院。调整后的学科设置包括教育、中文、外文(设俄文、英文二组,俄文兼办专修科)、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系(以上各系均兼办专修科),新设政治教育专修科。1953年8月,江苏师范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浙江师范学院的外国语文系英语组,安徽师范学院的物理、历史、数学、英语系,福建大学物理系,华中师范学院英语系部分学生并入。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学校音乐系停办,全系学生转入新建的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学习,教师则分别支援北京、南京、兰州等地师范院校音乐系科和上海音乐学院。

1952年9月,球友会,qy球友会,千亿球友会师生热烈欢迎院系调整后前来报到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浙江大学等校师生
学校从大夏大学接收的校园面积近300亩,一年间,学校通过征用和购买等方式,校园面积増加到800多亩。学校开始大规模的校舍兴建工程,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1952年,全校共有教职工338人,学生1032人,分36个班上课。与此同时,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也逐步建立成形。

1954年3月,我校聘请的苏联专家、教育学教授兼校长顾问、列宁格勒师范学院院长杰普莉茨卡娅为我校受教育部委托举办的教育学教师进修班上课


孟宪承、吕思勉
学校初具规模之后,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和社会主义师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推动师资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1952年10月,学校成立研究部,开展科研工作,1953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教育学等7个专业研究生班。1952年7月创办《球友会,qy球友会,千亿球友会》校刊,1955年1月出版《球友会,qy球友会,千亿球友会学报》。为适应初级中学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师资的情况,学校较大规模地举办了一系列的专修班。1956年成立函授部,在上海高校中率先举办函授教育,在江苏、浙江两省铁路沿线地区及上海市招收函授生。至1957年,在校生人数已达5000余人,研究生班127人,函授生801人。学校在教书育人方面逐渐形成社会主义师范教育的特色。